7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四季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播出第七期。本期节目中,国宝守护人毛晓彤、岳跃利、冯嘉怡走进安徽博物院,讲述了鄂君启金节、铸客大鼎、徽州古民居冯宅的前世今生。
毛晓彤演绎楚国女商人智寻免税凭证
海关关员讲述如何做好国门卫士
出国挤出时间逛免税店是现代人喜欢的消费方式之一,但早在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有免税这回事了。当时,由楚国国君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的免税凭证——鄂君启金节,可以让鄂君启的船队和车队免税通关楚国多地,方便贸易往来。这些金节由青铜材质制成,状如剖开的竹节,稍长的是舟节,稍短的是车节,上面的铭文由精湛的错金工艺打造,是迄今所见东周错金铜器中铭文数量之最,极难仿制,不仅美观也使金节具备了防伪的功能。金节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智慧和谋略?在鄂君启金节前世传奇中,毛晓彤饰演了有胆有谋的楚国女商人芈琼茅,带来了一段智擒内贼、找回金节的商队轶事。
透过鄂君启金节,现代人可以窥见楚国繁荣的商贸、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及完备的关税制度。在鄂君启金节的今生故事中,五位海关关员来到节目现场,多视角讲述了海关制度如何一脉相承,分享为我国出关入境、商贸往来保驾护航的日常。
岳跃利再现扣人心弦的楚国风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讲述国家公祭鼎的现实意义
我国历史上(已知的)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都出现在哪里?答案是拥有八百年历史、五千里山河的楚国。在楚国,有一口重达400公斤的大鼎,诉说了强楚“最后的倔强”,它就是铸客大鼎。大鼎的主人是楚国第四十任君主楚幽王熊悍,也是楚国倒数第三任君主。在楚国即将走到尽头时,楚幽王在大鼎的足部和腹部铭刻了“安邦”二字,国运日下,为何不铸兵器却要铸大鼎?“安邦”二字背后又深藏怎样的传奇往事?在铸客大鼎的前世传奇中,岳跃利实力演绎了楚国故地工匠樵苏,在一段荡气回肠的家国故事里展现楚人不屈的精神。
1933年,铸客大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楚幽王墓,一经现世,便历经了近二十年的颠沛流离,最终于1952年在合肥安家。2014年,在南京铸立起了一座以铸客大鼎为原型的庄严大鼎——国家公祭鼎,以铭记中华民族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在今生故事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分享了国家公祭鼎特别的浇铸经历,并通过一段段要永远铭记的惨痛历史,动情讲述国家公祭鼎的现实意义。
冯嘉怡演绎开拓进取的实干徽商
原徽州古建筑研究所所长讲述徽州人用智慧实现“宜居”
买房,是古人和今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大事。在安徽博物院,有一座性价比极高的清代“精品小户型”——徽州古民居冯宅,它几乎集合了徽州古民居所有标志性特点,不仅粉墙黛瓦马头墙,高低错落,明朗雅致,而且门罩上也雕有九世同堂、力耕南山等造型,精美如诗,因此人们也说门罩是徽州人的脸面。冯宅虽只有75平方,却三间两进,人坐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好不惬意。在徽州古民居冯宅的前世传奇中,冯嘉怡演绎了具有开拓精神的徽商冯文征,离家多年的他突然回村卖家宅的故事。
徽州古民居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徽商传承下来的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爱国也爱家,徽商们事业有成荣归故里后,还将自己在外打拼时所接触到的美学思想带回家乡,形成了充满诗意的徽派建筑。在今生故事中,原安徽省徽州古建筑研究所所长程极悦教授将做客节目,细解徽州人如何用智慧实现“宜居”生活,回忆建造国外最大的徽派园林——德国春华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