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安徽省文物学会 > 学会动态 > 浏览文章
 
休宁县登封桥保护修缮工程(2024年“首届安徽省文物保护优秀项目工程”推介)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22日
 

建设单位:休宁县文物事务中心
勘察设计单位:合肥筑视古建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合肥市弘兴古建筑修缮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徽州文物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起止时间:2022年9月1日—2023年11月1日

 

一、简介

    登封桥坐落于休宁县齐云山镇,为登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的必经之地。
    登封桥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徽州知府古之贤倡建。桥成之日,古知府驾车而来,正举行庆典之际,朝廷使者驿书亦至,升古之贤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县民感其德政,故取名为“登封桥”。万历二十四年,知县鲁点重修,三十二年桥圮,知县李乔岱重建。复圮,知县张汝懋再修。清康熙间桥毁,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桥被洪水冲圮片石不留。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黟人胡学梓独资重建。民国年间,休宁县群众捐输大米3万斤整修。1969年休宁县人民政府出资整修。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桥为麻石砌成,10墩9孔拱桥结构,桥墩船型,长162.9米,宽7.2米,最高处12米。桥墩迎水处筑分水尖,桥身由条形麻石砌筑,桥面铺红砂条石,两侧建护栏(高0.9米),南北向设登桥台阶,桥南端有二柱冲天式石牌坊,上书“登封桥”三个大字,桥北端立“府正堂竣示碑”。
本次工程主要分为:河床整理、驳岸整治、桥墩加固、分水尖及拱券清理及裂缝处理、桥面及栏杆清理、牌坊修整等。

                            休宁县登封桥保护修缮工程(2024年“首届安徽省文物保护优秀项目工程”推介)
                                                                                       登封桥

二、专家推介意见

    该工程申报审批和招投标程序依法合规,能够遵循文物保护工程相关法规、原则和规范要求指导施工,科学制定施工组织管理计划,强化文物安全意识,加强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现场施工能够因地制宜,采用分段导流、局部单墩围堰、集水槽排水、分段作业等方法,解决桥墩基础加固围堰难点。针对原桥墩基础混凝土箍圈加固未浇筑至底部的隐患,调整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箍圈加固至底部措施,并对河底发现的海漫石遗存进行补配、铺装,确保了桥墩的稳定安全。注重传统工艺材料和做法的使用,体现了原材料、原工艺的要求。该项目重视检测手段,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机构出具该桥地质勘测及基础验算、承载力等相关技术报告,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施工现场作业完成后,通过对桥体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持续沉降观测,并出具沉降观测报告,未发现异常。参建工程各方密切配合,建立项目修缮微信群,及时沟通信息,实时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的掌握与监管,促进了工程有效管理和质量的提升。工程实施中能够严把材料进场关,认真做好分部分项工程及隐蔽工程施工,完备验收记录,对工程中期检查、初验等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和完善。
登封桥修缮工程的实施使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解决,总体满足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了预定的修缮内容,工程质量和观感效果均较好,桥体结构稳定安全,工程竣工资料齐全符合规范要求。通过此次修缮,登封桥价值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延续,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受到当地群众和社会、游客的关注和好评。
    登封桥位于道教名山齐云山下,桥南的岩前村为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有一条传统民居老街,也是去齐云山步行爬山的必经之路。登封桥是齐云山下融人文与自然结合的重要景观,它的修缮和保护,有利于提升景区形象、丰富游览景点,对传承徽文化、振兴乡村、发展旅游经济将发挥着重要作用。